■本报记者 刘 明
从构建更加紧密的经贸朋友圈角度而言,2020年绝对是中国的“大年”,留下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场面”--
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一锤定音。如期完成投资协定谈判是中欧在关键的历史性时刻作出的正确抉择,不仅将为中国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动力,也将加快欧盟经济复苏的脚步,同时还将提振全球投资和贸易信心,可谓“一石三鸟”。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中国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RCEP,亦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八年磨一剑正式签署,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此举同样会在拉紧区域经济发展纽带的同时将红利外溢给世界。
上述两份岁末“大礼”叠加中国2020年在扩大自贸朋友圈方面实现的诸多进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为2020年历经坎坷的全球经济带来了亮色和希望。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交织的2020年,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空前大增,使得本就遇阻的全球化遭遇更强逆流。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中国直面全球化逆风,在国际舞台上始终践行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理念,在疫情掣肘下仍能签署RCEP及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是中国履行这份责任的有力注脚。
这样的“注脚”还在不断增多,在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巨著上密密书写着--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中毛两国互利合作水平。不仅如此,作为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其生效实施也将进一步撬动中非合作,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同日,中国与蒙古国相互实施了在《亚太贸易协定》项下的关税减让安排。根据安排,蒙古国对366个税目削减关税,平均降税幅度24.2%。同时,中国在《亚太贸易协定》项下的关税减让安排也适用于蒙古国。
放眼未来,中国还将加快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以及众多双边贸易协定的升级谈判。对于较高水准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国亦表达了“积极考虑加入”的态度。一场场攻城拔寨的新征程正在中国徐徐展开。
这一切都印证了一个已被无数次印证的结论: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中国,早已成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旗手。伴随着一个个高水平经贸协定的推进、签署、生效,中国正在携手各方共同完善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型世界经济,进而稳定和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宝贵能量。